益配资
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上海报道
随着ESG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,ESG报告已成为企业必答“考卷”。
今年5月,财政部发布的《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——基本准则(征求意见稿)》要求,到2030 年,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。在证监会的指导下,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《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——可持续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正式实行,强制4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。此外,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来也连续出台文件指引,将ESG纳入信用评级,要求金融机构提升ESG。
在近日举行的2024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上,恒生电子(600570)副总裁、董事会秘书邓寰乐接受了记者的专访。恒生电子已被纳入《指引》规定的ESG强制披露名单。其主营业务覆盖了金融科技相关领域,服务超过3500家金融行业客户。
在邓寰乐看来,ESG工作应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,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。同时,《指引》的出台有利于消除境内外ESG投资的差异,也为建立本土化ESG评级标准打下了基础。
ESG工作应与业务深度融合
《21世纪》:你认为上市公司内部该如何践行ESG理念、撰写可持续发展报告?
邓寰乐:上市公司ESG治理和ESG报告的撰写是一体两面、合二为一的。对此我有三点认识。
第一,要扎根于业务来制定明确、完整的ESG战略,ESG战略制定的核心是要和公司业务战略紧密结合,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。另外企业的ESG战略需要用形象化、具体化的方式展示出来。例如我们绘制了一棵恒生ESG战略之树,它扎根于公司中长期战略,以“持之以恒,生生不息”的品牌精神为树干,以“赋能金融、科技创新、以人为本、低碳环保”为四大树冠,以“让未来更美好”为生长方向,既从广大利益相关方那里获得阳光雨露,又向他们回馈氧气,通过这些形象化的展示让ESG理念更利于传播,深入人心。
第二,制定了与业务相结合的ESG战略后,要有组织机构保障去落实ESG战略。我们在董事会层面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。由董事长担任委员会的主席,股东董事、独董、总裁也要加入其中,让委员会制定战略,监督整个公司ESG战略是否与业务融合在一起,并在管理层和执行层配备相应的力量去负责具体执行。
第三、不断提升披露报告质量。其实从2018年起,公司就开始做社会责任报告,后来改叫ESG报告,每年都在参照国内外各类准则去编制报告,有了上交所指引以后,叫“可持续发展报告”。通过撰写ESG报告,一方面反映自己做的ESG工作,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我们还有哪些不足,提炼出来再落实到第二年公司的工作改进过程中。
《21世纪》:恒生电子自2020年以来连续多年披露ESG报告,公司的ESG战略是怎样的?是否有在董事会层面成立ESG委员会?
邓寰乐:恒生电子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,我们的ESG战略扎根于“恒生愿景2030”的中长期战略,融入客户与行业、产品与业务、组织与团队、资本与财务四大方面建设。这既反映了我们创业的初心,也展现了我们面向未来的信念。
2023年,为提高公司环境、社会及治理(ESG)的工作水平,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,并相应制定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办法》。
在战略层,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对公司ESG工作愿景、战略、目标、政策及行动方案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,对ESG工作进展进行监督和评估,对ESG相关的信息披露报告进行审阅和评议,董事长担任委员会主席,落实公司可持续发展理念。
在管理层,可持续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ESG方针目标,配置资源,ESG重大事项商议,内部审批ESG报告,组织检查方针目标完成情况。
在执行层,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负责根据议题和阶段性人物设定多个工作小组,组织ESG报告的编制与披露,公司可持续发展对外沟通与传播,核心议题的实践、管理和统筹。
需要强调的是,我们在ESG上的具体工作要和业务工作融合在一起,多数时候是把ESG的理念和工作嵌入到制度和流程里面,从而避免ESG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。
消除境内外ESG投资差异
《21世纪》:新规指引不断出台,将对未来上市公司的ESG工作产生哪些影响?
邓寰乐:首先,在相关指引未出台前,在国内的环境下,公司是否做ESG工作是有选择的。以恒生为例,公司的境外投资者较多,当境外投资者到公司进行调研时,往往问及公司ESG工作开展的情况,他们更为重视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和评级水平。
但境内投资者对公募基金做调研时,我很少会被问及此类问题。这间接说明了国内ESG投资的状况,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境外市场的差异。那么为了消除此类差异,财政部颁布准则,交易所颁布指引就极为重要。
在证监会的指导下,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颁布的《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——可持续发展报告》正式实行,政策的强制性和带动性会使更多公司加入到ESG报告披露中,大公司的ESG披露也能够带动有心向上的公司进行披露,那么在同一情境下,境内投资者也可以根据披露情况和ESG评级水平来选择投资标的。
第二,从技术层面来讲,从我与境外投资者、投资机构接触的经验来看,公司的ESG指数、ESG评级等相关的权重工作有着很强的技术性,且都依赖于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。对此,交易所的信息披露指引会提出要求,报告中需要披露的指标能够给到指数公司进行评级的基础,能够给到客观依据。
从长期角度来看,ESG就是可持续发展,就是人类的未来。ESG投资就是投资未来,人类不应该做空自己。现在ESG投资出现的问题,就有可能出自技术层面,例如指标计算得是否精准,或选择的指标是否有意义,都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调整。
为何上市公司如此看重MSCI的ESG评级,原因在于国际资本在随着MSCI 的ESG评级走。现在国内评级机构可能还在跟随MSCI ESG评级,我们希望未来国内机构的ESG投资者量越来越大,国内的指数评级重要性也能不断提升,使得国内的资金能够跟随国内的评级走。甚至有一天,国内的ESG评级能够替代国际的ESG评级,让国际资金也跟着国内的评级走。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颁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披露制度,无疑有利于我们向这个方向发展。
《21世纪》:恒生电子有推出ESG数据产品和评级体系吗?
邓寰乐:恒生电子旗下数据公司恒生聚源,主要客户是金融机构,我们支持机构对股票、债券、基金等投资品种及企业的ESG表现进行评价。ESG数据产品涵盖ESG基础数据、评级、绿色金融、碳排放与碳交易、气候变化压力测试、公司治理等多个专题,有超过500个数据指标。
以中信证券为例,恒生聚源ESG数据产品目前已助力中信证券发表多篇ESG研报,涵盖多个行业ESG体系,可直接用于分行业ESG体系搭建并支持长时间的历史回测,为其提供坚实的ESG研究基础,让金融数据更透明负责。
《21世纪》:公司在研发层面的投入规模如何?公司发布了多款光子系列大模型应用产品,应用效果如何?
邓寰乐:科技创新是恒生ESG四大战略之一。恒生持续实践和推动前沿技术的落地,更好地服务金融市场和广大投资者,以工程师精神打造可持续品牌。
公司构建了恒生研究院、技术平台总部和业务部门平台研发为核心的三级研发架构体系,并常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。2023年,恒生年度研发费用投入金额达到26.61亿元,占营收比重达到36.55%,产品技术员工数量占比达到72.3%。
2023年,恒生电子发布金融行业大模型LightGPT及基于LightGPT打造的多款光子应用产品、投研平台WarrenQ等,广泛应用于投研、投顾、运营、合规风控等场景,助力金融机构实现数智化升级。目前,恒生电子已完成大模型LightGPT的国家网信办大模型算法备案,并与20多家金融机构就金融大模型以及大模型业务应用开展共建,在证券、基金、银行等行业均有合作落地。
接下来,公司也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大模型服务生态,持续构建大模型创新应用矩阵,集中精力做好、做厚大模型应用功能,并推动大模型与国产算力的适配,同时在智能体,多模态大模型等方面加强研究投入,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。
在使用AI技术的过程中,我们也深深感受到,AI无疑有更强大的力量去改变未来,但也会产生科技伦理上的问题,要用ESG的标准去衡量和解决。
《21世纪》:公司自身怎样迎合新规进行信息披露,2023年的碳排放情况如何?目前公司研发了哪些助力减排的清洁技术?
邓寰乐:2023年,我们践行绿色低碳运营,提出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,降低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,按照国家制定的“双碳”目标,提前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。恒生通过“资产回收计划”实现电子设备再利用,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。
我们日常践行节能减排,年度能耗目标计划完成率100%,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比下降1185吨二氧化碳当量,人均用电量、用水量均有所下降。此外,恒生通过“资产回收计划”实现电子设备再利用,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。
恒生电子在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,也在通过探索云计算、区块链等清洁技术机遇共谋可持续发展,助力行业实现低碳化转型。
一方面,恒生为行业提供云服务,并进一步提升SAAS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的占比、实现SAAS化转型,帮助全行业减少碳排放。以恒生子公司云纪网络为例,我们联合深证通、上交所等行业云平台,将私募机构日常使用的服务器、储存硬件、电源管理、专线网络等大型耗能设备托管到行业云平台,从而节省电力、管理资源。2023年,对比自建模式,通过恒生SAAS云服务,私募机构IT投入的总耗能下降98.7%。
另一方面,恒生电子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、不可篡改、可追溯等特点,推动行业向“双碳”目标转型,助力广碳所打造区块链碳中和登记系统,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益配资,为碳排放量登记、碳指标转移的背景调查等发挥重要依据作用。